为推动实现中国与新加坡工程师资格互认,在国际联络部指导下,中国科协培训和人才服务中心(中国工程师联合体秘书处,以下简称人才中心)于4月8日下午以视频方式举行推进中新工程师互认交流研讨活动。中国科协国际联络部副部长王庆林,新加坡工程师学会国际外联委员会主席、特许工程委员会主席、荣誉主席陈成川(TAN Seng Chuan)出席活动并讲话。活动由人才中心主任郑凯主持。
研讨活动上,双方分别介绍了各自的工程能力评价标准和流程,并就评价考官遴选、申请人材料准备、面试组织和互认路径等进行了深入交流研讨。陈成川主席在介绍中指出,新加坡工程师学会(Institution of Engineers, Singapore,以下简称IES)成立于1966年7月,是新加坡工程师的全国性社团组织,为了提高新加坡工程师的工程技术能力,IES推出了特许工程师计划,涵盖了航空航天工程、化学工艺工程、环境水利工程、海洋/海岸工程、铁路运输工程、系统工程等领域。与中国科协《工程能力评价通用规范》相似,申请特许工程师的人员必须为IES的正式会员,具有良好的学术资质以及至少4年的专业工作经历,达到问题分析、寻求解决、评估、决策责任、管理职责、判断力和沟通7个方面的能力标准要求,并且需要参加持续职业发展活动。
双方认为,中国科协和IES的工程能力评价标准和流程均参考了国际工程联盟《毕业生特质和职业能力》,具有高度一致性,并就实现工程师资格互认的路径达成了初步共识。此外,IES同意对中国科协加入《国际职业工程师协议》《APEC工程师协议》提供帮助。
为切实加强与IES在工程能力建设领域的务实合作,人才中心将在国际部指导下,与IES开展深入沟通对话,商定实现工程师互认的路线图和时间表。初步设想如下:一是比对双方评价标准的一致性,争取在5-6月签署标准实质等效互认协议;二是在7-12月互派专家以在线方式进行工程能力评价全流程观摩,详细了解各自做法和质量保障措施;三是在2022年初签署资格互认协议,实现中新两国工程师资格双边互认。